大眾日報:創世界級物聯網生態,海爾向全球跨國企業亮出“中國模式”
10月19日,為期兩天的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峰會首日,四場平行論壇——福布斯論壇、海爾論壇、山東重工論壇、中國文化產業協會論壇同步舉行。其中,主題為“創引領全球生態品牌引爆物聯網時代”的海爾論壇暨第一屆海爾全球生態大會成為各方焦點。
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就如何創建物聯網時代下的商業模式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寶武、海思堡服飾、德國代傲集團、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等眾多全球生態合作方對物聯網生態品牌展開討論,以及來自印度、泰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國貿易代表,現場分享海爾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土化成果,都為海爾贏得了行業和媒體的廣泛贊譽。
作為中國跨國公司的優秀代表,海爾向世界呈現了中國企業開放包容的態度,更體現了當代跨國企業的信心和實力。
實際上,海爾近年來一直在加快全球生態資源平臺的建設,吸引優質資源方共同展開深層合作。會上,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寶鋼股份總經理侯安貴以“圍繞用戶最佳體驗的中國企業合作典范”為題,對海爾創建的共生、互生的生態共贏模式給予了充分認可。他認為“寶武集團的愿望是成為全球鋼鐵行業的領導者,海爾是民族企業全球創牌的驕傲,海爾和寶武的生態圈都是無邊界的,在管理上寶鋼以海爾為學習榜樣。”
可以說,海爾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堅持自主創牌、自主創新的結果。創立35年來,海爾果斷邁出走向海外的第一步,并逐步發展成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國家電企業。直至今天,海爾的獨創模式開始不斷向全球輸出,成為“東風西漸”風潮的主要推動者。
正如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大會上對物聯網時代“人單合一”模式的闡述,“如果企業想做到全世界第一那就是一個有限的游戲,但我要給用戶創造需求,每個用戶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沒有終點所以無法重復,這就是無限的游戲。”海爾正是無限游戲的規則制定者。
“人單合一”模式的不斷實踐,使海爾得以在全球市場中迅速融入本地的文化基因,通過本土化設計、本土化制造、本土化營銷的“三位一體”策略,將中國的海爾變成歐洲的海爾、北美的海爾、澳洲的海爾、日本的海爾……并在印度、泰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成為中高端的“本土品牌”。
回首35年,海爾是真正走出去的、創自主品牌的,為中國家電業乃至中國制造業贏得世界尊重的企業。盡管在全球市場,中國家電企業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但是只有海爾完成了品牌的全球化布局。海爾也因此在全球跨國公司中創造出了世界級的“中國模式”。
眼下的全球市場,正在由后互聯網時代向物聯網快速演進。面對嚴酷的競爭格局,企業該如何把握時代的機遇,獲得持續前進的動力?在海爾全球生態大會上,海爾與生態合作方代表一起對“創全球唯一物聯網生態品牌”進行了深層解讀,為中國乃至全球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提供了諸多啟示。
當很多傳統企業還在思索轉型路徑時,海爾布局多年的物聯網生態戰略已經“開花結果”。今年6月公布的2019年度BrandZ全球品牌百強榜中,海爾是榜單中唯一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最突出的表現是,海爾在激烈的工業互聯網競賽中,已經擁有主導大規模定制國際標準的話語權,在物聯網時代的變軌中占據先機。
比如,海爾基于生態平臺思維,推出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全球首家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并且憑借差異化競爭力和有效的實踐結果,從歐美等企業的解決方案中脫穎而出,先后被ISO、IEEE、IEC三大國際標準組織指定牽頭主導定制國際標準,為全球不同行業的中小企業賦能,催生了衣聯網、食聯網、農業、房車、陶瓷等15個行業物聯生態。
如果說,過去的海爾在全球市場通過創自主品牌,改變了中國企業創匯為主的傳統;那么現在的海爾又在掀起新一輪的轉型變革——從產品品牌轉向生態品牌。在強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資源支撐下,海爾孵化出全新的“生態鏈群”,以2000多個小微聚合全球5000余家一流資源,不斷孕育出節能環保、區塊鏈、大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硬件、智慧教育、現代農業、新材料等諸多跨領域的“新物種”。相信隨著海爾探索的深入,一個龐大的物聯網生態品牌輪廓將更加清晰。
|